1.富士康主板不太好是吗

2.电脑及电脑配件在中国的集中城市(主要在哪些地方生产)

3.电脑高手请进

4.杰微的主板怎么样?

菲律宾制造的电脑系统主板_菲律宾cpu

鉴别电脑是否原装正品方法有下面几种

1,一般新电脑都预装系统,但是要自己设置,如果买来的电脑开机都进入系统,肯定是旧的

2,买的时候从有正品保障的地方购买,如官网购买,或者大型卖场。

3,一般本子后面都有服务代码,和手机的条形码一样的,都可以在官网上查到维修期限。如果是正品,可以在官网查的到你的本子信息。这个服务代码是唯一的,一个本子一个,犹如身份证号码,不会出现重复等情况,这个是辨别本子真假的最好方法

富士康主板不太好是吗

编辑本段AMD桌面平台发展历史

自成立以来,AMD就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众多员工也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将简单介绍AMD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预见公司的灿烂前景。

AMD的历史悠久,业绩显赫。这个传统已经成为一股凝聚力,将AMD的全球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AMD创办于1969年,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甚至总部就设在一位创始人的家中。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AMD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年收入高达24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下面将介绍决定AMD发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动AMD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并按时间顺序回顾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寻找机会

对Jerry Sanders来说,1969年5月1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与其它七个合作伙伴一直为创建一家新公司而埋头苦干。Jerry已经在上一年辞去了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全球行销总监的职务。此刻,他正带领一个团队努力工作,这个团队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为生产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仪表等电子产品的厂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构成模块,创建一家成功的半导体公司。

虽然在公司刚成立时,所有员工只能在创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办公,但不久他们便迁往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铺后面的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地点。到当年9月份,AMD已经筹得所需的资金,可以开始生产,并迁往加州森尼韦尔的901 Thompson Place,这是AMD的第一个永久性办公地点。

在创办初期,AMD的主要业务是为其它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这些产品。AMD当时的口号是"更卓越的参数表现"。为了加强产品的销售优势,该公司提供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品质保证--所有产品均按照严格的MIL-STD-883标准进行生产及测试,有关保证适用于所有客户,并且不会加收任何费用。

在AMD创立五周年时,AMD已经拥有1500名员工,生产200多种不同的产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开发的,年销售额将近2650万美元。

历史回顾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迁往位于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总部。

1969年11月--Fab 1产出第一个优良芯片--Am9300,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这时AMD已经拥有54名员工和18种产品,但是还没有销售额。

1970--推出一个自行开发的产品--Am2501。

1972年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厂房中生产晶圆。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发行了52.5万股。

1973年1月--AMD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1973--进行利润分红。

1974--AMD以2650万美元的销售额结束第五个财年。

1974-79 - 定义未来

AMD在第二个五年的发展让全世界体会到了它最持久的优点--坚忍不拔。尽管美国经济在1974到75年之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销售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仍然在此期间增长到了1.68亿美元,这意味着平均年综合增长率超过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际,AMD举办了一项后来发展成为公司著名传统的活动--它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会,即一个由员工及其亲属参加的游园会。

这也是AMD大幅度扩建生产设施的阶段,这包括在森尼韦尔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宾马尼拉设立一个组装生产基地,以及扩建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厂房。

历史回顾

1974年5月--为了庆祝公司创建五周年,AMD举办了一次员工游园会,向员工赠送了一台电视、多辆10速自行车和丰盛的烧烤野餐。

1974--位于森尼韦尔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经济衰退迫使AMD规定专业人员每周工作44小时。

1975--AMD通过AM9102进入RAM市场。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为本,产品和利润将会随之而来。"

1975--AMD的产品线加入8080A标准处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举办了第一次盛大的圣诞节聚会。

1976--AMD和Intel签署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77--西门子和AMD创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马尼拉设立一个组装生产基地。

1978--AMD的销售额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年度总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

1978--奥斯丁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79--奥斯丁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寻求卓越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两个著名的标志代表了AMD的处境。第一个是所谓的"芦笋时代",它代表了该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场提供的专利产品数量的决心。与这种高利润的农作物一样,专利产品的开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最终会给前期投资带来满意的回报。第二个标志是一个巨大的海浪。AMD将它作为"追赶潮流"招募活动的核心标志,并用这股浪潮表示集成电路领域的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我们的确是不可阻挡的。AMD的研发投资一直领先于业内其他厂商。在1981财年结束时,该公司的销售额比1979财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间,AMD扩建了它的厂房和生产基地,并着重在得克萨斯州建造新的生产设施。AMD在圣安东尼奥建起了新的生产基地,并扩建了奥斯丁的厂房。AMD迅速地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竞争者。

历史回顾

1980--Josie Lleno在AMD在圣何塞会议中心举办的"五月圣诞节"聚会中赢得了连续20年、每月1000美元的奖励。

1981--AMD的芯片被用于建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81--圣安东尼奥生产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决定延续并扩大他们原先的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82--奥斯丁的第一条只需4名员工的生产线(MMP)开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签署围绕iAPX86微处理器和周边设备的技术交换协议。

1983--AMD推出当时业内最高的质量标准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9 --经受严峻考验

AMD以公司有史以来最佳的年度销售业绩迎来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庆祝完周年纪念之后的几个月里,员工们收到了创纪录的利润分红支票,并与来自洛杉矶的Chicago乐队和来自得克萨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乐队一同欢庆圣诞节。

但是在1986年,变革大潮开始席卷整个行业。日本半导体厂商逐渐在内存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市场一直是AMD业务的主要支柱。同时,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冲击了整个计算机市场,限制了人们对于各种芯片的需求。AMD和半导体行业的其他公司都致力于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竞争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开始考虑改革:改组整个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AMD开始通过设立亚微米研发中心,加强自己的亚微米制造能力。

历史回顾

--曼谷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奥斯丁的第二个厂房开始动工。

--AMD被列入《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一书。

1985--AMD首次进入财富500强。

1985--位于奥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启动自由芯片计划。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业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为公司总裁。

1986年10月--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裁员计划。

1987--AMD与Sony公司共同设立了一家CMOS技术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诉讼。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达成并购协议。

1989年9月4日- 展开变革

1988年10月--SDC开始动工。

AMD在这段时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提供越来越具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地开发出对于大批量生产至关重要的制造和处理技术,以及加强与战略性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而实现的。在这段时期,与基础设施、软件、技术和OEM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够带领整个行业向创新的平台和产品发展,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

1995年,AMD和NexGen两家公司的高层主管首次会面,探讨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创建一种能够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的微处理器系列。这些会谈促使AMD在1996年收购了NexGen公司,并成功地推出了AMD-K6 处理器。AMD-K6处理器不仅实现了这些起点很高的目标, 而且可以充当一座桥梁,帮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龙 处理器系列。这标志着该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龙 处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标志着AMD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设计和生产一款业界领先、自行开发、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处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够采用针对AMD处理器进行了专门优化的芯片组和主板、业界领先的处理器。AMD速龙 处理器将继续为该公司和整个行业创造很多新的记录,其中包括第一款达到历史性的1GHz(1000MHz)主频的处理器,这使得它成为了行业发展历史上最著名的处理器产品之一。AMD速龙 处理器和基于AMD速龙 处理器的系统已经获得了全球很多独立刊物和组织颁发的100多项著名大奖。

在推出这款创新的产品系列的同时,该公司还具备了足够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市场对于其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1995年,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丁的Fab 25顺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经为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它的下一个大型生产基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Motorola的战略性合作让AMD可以开发出基于铜互连、面向未来的处理器技术,从而让AMD成为了第一个能够利用铜互连技术开发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处理器的公司。这种共同开发的处理技术将能够帮助AMD在Fab 30稳定地生产大批的AMD速龙 处理器。

为了寻找新的竞争手段,AMD提出了"影响范围"的概念。对于改革AMD而言,这些范围指的是兼容IBM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网络和通信芯片、可编程逻辑设备和高性能内存。此外,该公司的持久生命力还来自于它在亚微米处理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这种技术将可以满足该公司在下一个世纪的生产需求。

在AMD创立25周年时,AMD已经动用了它所拥有的所有优势来实现这些目标。目前,AMD在它所参与的所有市场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场。该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碍,可以生产自行开发的、被广泛采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处理器。AMD已经成为闪存、EPROM、网络、电信和可编程逻辑芯片的重要供应商,而且正在致力于建立另外一个专门生产亚微米设备的大批量生产基地。在过去三年中,该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销售额和运营收入。

尽管AMD的形象与25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过去一样,是一个顽强、坚决的竞争对手,并可以通过它的员工的不懈努力,战胜任何挑战。

通过提供针对双运行闪存设备的行业标准,AMD继续保持着它在闪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闪存已经成为推动当时的技术繁荣的众多技术的重要组件。手提电话和互联网加大了市场对于闪存的需求,而且它的应用正在变得日益普遍。AMD范围广泛的闪存设备产品线当时已经能够满足手提电话、汽车导航系统、互联网设备、有线电视机顶盒、有线电缆调制解调器和很多其他应用的内存要求。

通过多种可以为客户提供显着竞争优势的闪存和微处理器产品,能稳定生产大量产品、业界领先的全球性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未来、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制造计划,AMD得以在成功地渡过一个繁荣时期之后,顺利地进入新世纪。

历史回顾

1995--富士-AMD半导体有限公司(FASL)的联合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购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顿动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处理器。

1998--AMD在微处理器论坛上发布AMD速龙处理器(以前的代号为K7)。

1998--AMD和Motorola宣布就开发铜互连技术的开发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1999--AMD庆祝创立30周年。

1999--AMD推出AMD速龙处理器,它是业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计算的第七代处理器。

2000--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兼COO。

2000--AMD日本分公司庆祝成立25周年。

2000--AMD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开始首次供货。

2001--AMD推出AMD 速龙? XP处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龙 MP 双处理器。

2002--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共同拥有和管理一个位于新加坡的300-mm晶圆制造中心,并合作开发先进的处理技术设备。

2002--AMD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建立个人连接解决方案业务部门。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担任AMD的首席执行官。

2002--AMD推出第一款基于MirrorBit? 架构的闪存设备。

2003-AMD 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龙) 处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台式电脑 和笔记簿电脑的AMD 速龙? 64处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龙? 64 FX处理器. 使基于AMD 速龙? 64 FX处理器的系统能提供影院级计算性能.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54亿美元并购ATI,新公司将以AMD的名义运作。

AMD2006年10月25日宣布完成对加拿大ATI公司价值约54亿美元的并购案,ATI也从即日起启用全新设计的官方网站,访问者在登录原有的www.ati.com时将会自动转跳至ati.amd.com。

根据双方交易条款,AMD以42亿美元现金和5700万股AMD普通股收购截止2006年7月21日发行的ATI公司全部的普通股,通过此次并购, AMD在处理器领域的领先技术将与ATI公司在图形处理、芯片组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完美结合,AMD将于2007年推出以客户为导向的技术平台,满足客户开发差异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AMD同时将继续开发业界最好的处理器产品,让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佳的技术组合;从2008年起,AMD将超越现有的技术布局,改造处理器技术,推出整合处理器和绘图处理器的芯片平台。

AMD技术创新

2008年8月25日 AMD 成功首次推出22nm级制程CPU 在CPU制程领域超越劲敌Intel

编辑本段AMD移动平台发展史

1998年9月。AMD正式发布它的首款移动处理器Mobile K6 300MHZ。

2000年4月。AMD推出Mobile K6-III+和Mobile K6-II+系列移动处理器,进入0.18微米制程时代,并首次配备了PowerNow降频技术。

2002年4月。AMD发布Mobile Athlon XP,进入0.13微米制程时代,并在同年7月与ATI合作,通过高规格的Radeon IGP320M芯片组在笔记本电脑市场获得热烈的市场反响。

2003年9月。AMD正式推出支持64位技术的移动版本的Athlon 64系列处理器,移动处理器正式进入64位运算时代。

2005年4月。AMD发布Turion 64移动处理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AMD的移动平台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与桌面平台从名称方面完全分离。

2006年7月。AMD推出Turion 64 X2处理器,移动处理器首次进入双核64位时代。

2008年6月。AMD发布Puma移动平台,标志着AMD也正式进入移动平台时代。

AMD(ATI)AMD(ATI)图形处理领域发展简史1985年8月20号,ATI公司成立。何国源与另外两名香港移民Benny Lau和Lee Lau共同创立了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ATI公司。

1986年ATI获得了自己的第一笔订单,每周被预订了7000块芯片,那一年年底,ATI赚了1000万美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ATI营业额几乎达到1亿美元,跻身加拿大五十大高科技公司的名单。

1991年ATI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块图形加速卡——Mach8。这块图形加速卡有板载和独立两种版本,能够独立于CPU之外显示图形。

1992年ATI推出了Mach32A,也就是Mach8的改进型。

1993年,在年营业额突破2.3亿加元后,ATI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之后由于股灾,ATI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在Mach64诞生后,由其带来的成功,ATI所有的麻烦都迎刃而解。ATI开始成立了自己的3D部门,这为后来的ATI奠定了基础

1994年,首块能够对影像提供加速功能的显卡Mach64诞生。这块显卡是计算机图形发展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Mach64所使用的Graphics Xpression 和Graphics Pro Turbo技术能够支持YUV到RGB的色彩空间转换,使得PC获得了MPEG的视频加速能力。

1995年诞生Mach64-VT版本。其完全将CPU解压的负担承担了起来,由于VT版本的Mach64提供了对视频中的X轴和Y轴的过滤得能力,所以对分辨率为320x240的视频图像重新调整大小至1024x768时也不会出现因为放大所产生的任何马赛克。

1996年1月,ATI推出3D Rage系列。开始提供对MPEG-2的解码支持。通过后来引入Rage系列显示芯片的iDCT等先进技术更大大降低了CPU在播放MPEG-2视频时的负担。

1997年4月发布3D Rage Pro。4千5百万像素填充率,VQ的材质压缩功能,每秒能够生成1百20万的三角形,8MBSGRAM或者16MBWRAM的高速显存,这些数字给了当时3D图形芯片的王者Voodoo以很大压力。

1997年,在2D时代非常强大的Tseng Labs公司被ATI收购,40名经验丰富的显卡工程师加入了ATI的开发团队。

1998年2月Rage Pro更名为Rage Pro Turbo,驱动也作了相应更新后,性能提升了将近40%。

1998年,Rage 128 GL发布。Rage 128 GL是首款支持Quake 3 中的OpenGL扩展集的硬件。

1999年4月ATI发布了Rage系列的最后产品Rage 128 Pro。各项异性过滤,优化的多边形设置引擎,以及更高的时钟频率,使得Rage 128 Pro成了99年QuakeCon比赛的官方指定显卡,更高端的RAGE Fury Pro更是加入了Rage Theater提高了显卡的视频性能。

1999年,ATI采用AFR技术将两块Rage 128 Pro芯片管理起来,共同参与3D运算,这就是拥有两颗显示芯片的显卡RAGE Fury MAXX,曙光女神。RAGE Fury MAXX成为单卡双芯的始祖,并且也对今后的双卡或多卡并联技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9年,ATI在Nasdaq上市,开始以美元计算自己的价值。

2000年4月,ATI的第6代图形芯片Radeon256诞生。其提供了对DDR-RAM的支持,节省带宽的HyperZ技术,完整地T&L 硬件支持,Dot3,环境贴图和凹凸贴图,采用2管线, 单管道3个材质贴图单元(TMU)的独特硬件架构。由于架构过于特殊,第三个贴图单元直到Radeon256退市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程序支持它。Radeon256的渲染管线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进行可编程的着色计算。

2001年,ATI推出了新一代的芯片R200。R200完整的支持了微软的DX8.1及SM1.4,使用RIP映射来进行各项异性过滤,新的HyperZII技术更节省了带宽,先进的Video Immersion II技术加上双头显示提供了优质的视频服务,TRUFORM技术圆滑了三角形的棱角,使得画面更平滑,质量更好更精确地全屏抗锯齿美化了。

2002年2月,ATI从R200向R300转变的过程中收购了ArtX公司,并将其设计的“Flipper”卖给了任天堂作为其游戏机“GameCube”的显示芯片。尽管耗资4亿,但这次并购可以说是ATI最划算的一笔买卖,给ATI带来的最大帮助就是带来了一个技术高超且成熟稳定的技术团队,帮助ATI完成了R300的设计,为R300的辉煌作了铺垫。

2002年8月,ATI显卡芯片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R300核心问世。ATI对未来豪赌了一把,将宝完全押在了微软的DX9上。R300采用了新的工艺使得晶体管数目加倍却能拥有极高的频率,其硬件架构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像素渲染管线与TMU的比例为1:1,8条渲染管线形成了8x1的先进硬件架构。R300高级交叉内存控制器带来了256位的总线宽度,提供了接近20G/s的内存带宽。4个高级定点着色单元每个单元能够同时进行一次矢量和一次标量运算。更高级的SSAA和MSAA抗锯齿模式引入,最高16X的各向异性过滤性能,完整支持DX9的硬件规范,具有超长指令集和超长常数寄存器,DX9规定的MRT和24位浮点精度的完整支持等等。R300成为了当时性能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显示芯片。在与对手当时的旗舰GF4ti4600的比较中,R300性能超出了15~20%,而AA与AF打开后,优势更是扩大到了40%~100%。NVIDIA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赶忙推出的NV30因为错误估计了DX9游戏大潮到来的时机,仍然采用了保守的4x2架构,尽管引入了相当多的新特性,却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R300和DX9游戏面前节节败退,只有在以往的强项OpenGL游戏中才稍稍挽回了一点面子。

2003年2月,ATI推出超频版R300,命名为R350与R360,在市场上仍然获得了成功。

2004年5月,ATI的R420(即R400)发布。ATI的新一代显示芯片R420架构上和R300非常类似。两倍的R300像素渲染资源,16条像素渲染管线和16个光栅处理器,增加了PS指令的长度,加强了F-Buffer的管理,支持PCI-E 16X。而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命名为3Dc的Normal Mapping压缩技术,使用RGB或者RGBA格式将法线贴图压缩到4:1的程度而不会造成大量画面信息的丢失。ATI坚称还不到更新到SM3.0的时机,所以R420所支持的只是SM2.0+的技术规格。而仿照NVIDIA 双卡并联SLI技术的CF交火,在初始不成熟的驱动下,双卡并联在游戏中获得的性能提升并不是太多。

2005年10月,ATI发布R520。与R420一样只有16条渲染管线,在采用极线程分派处理器后,R520能够最多同时处理512个线程,先进的线程管理机制使得每条渲染管线的效率大为提升;8个引入SM3.0的顶点着色单元,动态流控指令得到了支持,采用R2VB的方式绕过了SM3.0对VTF的规定;采用了256位的环形总线尽管增加了内存的延时,却灵活了数据的调度;支持FP32及HDR+AA;而先进的Avivo技术使得ATI产品的视频质量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ATI认为未来游戏将会对Shader的要求更高,所以像素着色单元与TMU的比值应该更大。于是R580采用了48个3D+1D像素着色单元,却使用了与R520相同的16TMU。这种奇特的3:1架构被证明在如极品飞车10和上古卷轴4等PS资源吃紧的新游戏中能够获得比传统的1:1架构更为优秀的表现。先进的软阴影过滤技术Fetch4则让R580对阴影的处理更有效率。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以总值54亿美元的现金与股票并购ATI.10月25日,AMD宣布,对ATI的并购已经完成,ATI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已经成为了历史。AMD公司也成为PC发展史上第一家可以同时提供CPU,GPU以及芯片组的公司,这在PC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7年,AMD(ATI)公司发布了R600核心。继承了ATI重视视频播放能力的传统,R600系列的所有产品都具有内置的5.1声道的音频芯片,将音频与视频信号通过HDMI接口输送出去,R600与G80一样,都属于完整支持DX10的硬件设计。64个US共320SP,浮点运算能力达到了475GFLOPS,大大超过了G80 345GFLOPS的水平。512位回环总线为芯片提供了更大的显示带宽。采用了新的UVD视频方案,支持对VC-1与AVC/H.264的硬件解码。对Vista的HDMI音视频输出完整支持,通过DVI——HDMI的转接口能够同时输出5.1环绕立体声的音频和HDTV的视频信号。

2008年8月,AMD(ATI)公司发布R700核心。SIMD阵列扩充为10组,是原来的RV670的2.5倍,流处理器数量也由320个增加到800个。而且每组SIMD还绑定了专属的缓存及纹理单元,寄存器的容量也有所增加,纹理单元相应增加到10组,总数达到40个。此外,RV770的全屏抗锯齿能力大幅增强。RV770还是保持4组后处理单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6个ROPs(光栅单元),但AMD重新设计了光栅单元的内部结构,改善了之前较弱的AA反锯齿性能。R00/670每组后处理单元内部包括了8个Z模板采样,而RV770则提高到16个,因此它的多重采样(MSAA)速度几乎可以达到以前的2倍。当然,RV770的反锯齿算法最终还是要由Shader来处理,而RV770的800个流处理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最终抗锯齿性能有不小的提升。RV770可以依靠800的流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轻松突破1TFlop的浮点运算能力。成为第一款成功达到1TFlop的GPU核心,这是显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并且内建第二代UVD视频解码引擎。相对于第一代UVD技术而言,主要在以下有所改进。1.更好地支持超高码率的视频编码与播放。2.支持2160P及更高分辨率视频编码。3.支持多流解码,即可同时解码多部高清影片,比NVIDIA在GTX280上实现的双流解码更强大。4.继续内置高清音频模块并可以通过HDMI接口输出7.1声道的AC3和DTS编码音频流。在制程方面,AMD(ATI)公司在业界率先采用55nm制造工艺的GPU核心,使晶圆成本得以降低,以控制成本,同时,55nm制程的热功耗设计比此前的显卡更出色,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热量和提高超频能力。最后要说的是,RV770支持DirectX 10.1。DX10.1改善了Shader资源存取功能,在进行多样本反锯齿时间少了性能损失。它还能够提高新游戏的阴影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光影效果。此外DX10.1还支持32位浮点过滤,能够提高渲染精度,改善HDR画质。

电脑及电脑配件在中国的集中城市(主要在哪些地方生产)

从产能来划分,可以挤身一线大厂的不外乎华硕,精英,技嘉,微星和富士康。其中,又以华硕的产能最多,2004年与2005年独占鳌头。华硕(ASUS)是主板业的当之无愧的老大,产品的整体性能强劲,设计也颇具人性化,开发了许多独特的超频技术。华硕的产品基本上一半为自有品牌,一半为 OEM代工,其客户包括了像惠普,索尼这样的大品牌。产品方面,华硕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与工厂,而在去年,为了解决旺季产能不足的情况,华硕首次委托伟创力代工主板,将部分主板交给伟创力的中国华南工厂代工。 点评:华硕主板一直以“华硕品质,坚若磐石”来打动消费者,主板的稳定性一直备受用户推崇,但价格也高高在上,DIYER们间就流传着"有钱买华硕,没钱买××" 的话,足见其在DIYER们心中的重量。不过,近年来华硕在主板方面,已经不再积极扩产,而将重心放在3C产品。去年将约二成自有品牌主板,交给伟创力等厂商生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精英也是一线大厂中产量非常大的巨头,精英品牌在前几年的中国大陆达到了鼎盛的局面,像联想等品牌机大厂采用的几乎都是精英的产品,不过从03年华硕重返大陆市场,微星,技嘉等加大对大陆市场的争夺后,精英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不少,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精英这只百足之虫还未死,更不会僵。产品方面,精英电脑出产的产品大多定位于入门级和OEM市场,一向是一线厂商,二线产品,三线价格,也是SIS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但产品没有太多的技术特点,在零售市场主要还是靠价格来打天下。 点评:一线厂商,二线产品,三线价格可以很好概括精英主板的特点,靠其产品的价格优势来夺得消费者的欢心,而质量方面,精英的做工依然保持了台湾大厂的严谨作风,虽然用料不是很大方,但品质也还过得去,低价的主板中精英算是比较令人放心的,但是超频能力较差! 微星是传统的主板一线大厂,出过不少的经典之作,产品线丰富,而且推出新品速度很快,主板附加功能较多,微星主板以稳定性著称,做工和用料一直受到用户的信赖。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微星的成功更多是利益于其市场营销的成功。 点评:微星的主板在零售市场的口碑不错,OEM市场上主要是面向中高端的品牌机,像联想的高端机型也采用过微星的主板。微星科技目前在主板方面也不太积极,重心放在了其他方面。 技嘉产品以做工优良,性能稳定著称,台湾生产做工用料较好。技嘉的产品在玩家们中有很高的声誉,后期的产品也一改以前超频能力不强的形象,成为DIYER们喜爱的品牌,产品也非常有特色,附加功能较丰富,产品线也较丰富。在OEM市场的竞争力不如华硕精英等厂商。 富士康挤身一线大厂可能有许多人都感到意外,不过按产能来算,它确实有这个资格。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产品都以OEM为主,富士康推出自有品牌的主板业务还是最近的事,03年和04年,富士康靠OEM代工,分别出货了2000万片和2700万片主板,而去年其更是出货4000万片,直逼华硕的 5000万片,其中还包括了为技嘉代工的低端主板。 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也顺势推出自有品牌。不过在零售市场上,富士康的产品并不太受欢迎,主要是由于它的产品没有特色,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这主要是受到富士康长期为人代工的影响,搞得自己的产品没有特色,只能靠低价来吸引消费者。 点评:富士康主板的用料与做工还算可以,不过产品没有特色,虽然价格与二线品牌相差不多,但二线品牌的产品由于具有更多的特色功能,在市场上比其更为受欢迎。可以说,富士康的主板是一线的牌子,二线的产品,三线的价格,在DIY中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二、二线厂商升技性能超一线,磐正出货够多 上面介绍的五大一线品牌已经占去了百份之八十的市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市场就由二三线厂商来分食了,其中又以二线厂商为主,二线厂商的竞争方式是靠技术的特色、产品的质量以及竞相降价来争夺零售市场份额。在二线厂商中,不少厂商只卖品牌,产品是交给其他主板厂商代工的,这也是造成目前主板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当然,二线厂也不管升技这样的实力派厂商,坚持一惯的Diy路线,质量比一线大厂还要好,在超频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过这样的路线注定它的出货量也无法与一线大厂相提并论。 升技是二线厂中的龙头老大,其实如果要论产品质量性能,升技是

电脑高手请进

主板国产集中在广州,佛山和深圳那边如富士通,华硕,七彩虹等其余那种小厂和加工厂就更多了,如那个深圳的深圳宝安板卡一条街就比较出名但质量就不敢恭维了,华擎 一部分产品就是它代产的。显卡深圳出的多,很多大厂都找它代工,如铭暄、盈通、昂达、七彩虹等。我们买的显示器也有很多代工的也集中在广州那边,如BENQ由友达代工。江浙那边比较集中。BENQ就在苏州有厂。

CPU主要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或者哥斯达黎加的,国产的垃圾。

杰微的主板怎么样?

凡是自己攒机的朋友都知道,电脑出了毛病并不是十分可怕的,最可怕而且最可气的是买到了假冒的电脑配件!随着装机利润的不断降低以及电脑配件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现在有一些生意不好的商家都纷纷打起了的主意,结果导致电子市场中假货泛滥,而且的水平越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此告别兼容机、投入到品牌机的怀抱呢?当然不是了!品牌机一贯奉行高档CPU、低档显卡的畸形搭配且死不悔改,还美其明曰:“出于稳定的考虑”,使我们不得不敬而远之。

实际上,只要你懂得一些假货的识别常识,就会在购买 配件的时候避免掉入奸商的陷阱了。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电子市场中常见的假冒配件及其识别方法吧。

CPU

在假冒的CPU配件中,Intel系列的产品由于质量过硬、出货量大而成为者最容易下手的“金三角”:以前是破解倍频Remark赛扬/奔腾II,并美其名曰“升级”。自从奔腾III/赛扬转入用Coppermine核心生产以后,破解倍频的事件逐渐减少,但把66MHz外频的赛扬当100外频的赛扬卖、或者把100外频的奔腾III当133MHz外频的奔腾III卖的现象多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打磨法”,是最简易的作假方法。

对于打磨的奔腾III,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采用100MHz外频的奔腾III主要产自于菲律宾(Philippines),制假者在打磨字迹时经常将其产地改为马来西亚(Malaysia)。首先看CPU上面的字迹,假冒奔腾III在Pentium III后面的“(R)”位置与正品相比明显不同;另外其他的文字字体偏粗,而且颜色呈异常的灰白色,读者稍加留心就可以辨别;另外,由于“马来西亚”的英文单词比“菲律宾”短,因此若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有未完全磨掉的“ines”。第二步,把CPU插在具有软跳线功能的主板上(最好用根本不支持硬跳线的主板来试,如Intel原厂的主板),关闭掉主板的硬跳线功能,开机后就可以看出CPU的真伪了。当然了,用检测CPU信息的软件,如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等也可以识别打磨过的CPU。对于赛扬的检测方法同上,至于奔腾4,目前尚未发现有这种作假的产品。

对于散包改原包的奔腾III/奔腾4,由于这种CPU的包装盒大都是真的(确实有假的,但很少见,而且一看字体就可以发现明显与真品不同),有时候就连包装盒外的塑料封纸都是真的,因此看包装盒来分辨真伪的方法就不灵了;雅鼠再提醒各位一句,你千万不要用不少文章上讲过的揉包装塑封或用指甲刮擦包装盒的方法对待奸商的宝贝CPU,如果你一定要这么做就请先写好遗书安排好后事,免得商家一棍子将你打死后发生遗产纠纷……实际上识别假的原包Intel CPU很容易,包装盒里面还有硬塑料壳保护着里面的CPU,这个硬塑料壳一经打开就无法还原,你在购买时和商家讲好,当面打开验证无误再付款:如果硬塑料壳已经被打开过,那就和商家说再见吧……如果必先付钱的话,就看包装盒外面白色封纸的编号,就是诸如“BX80530C1133256SL5GQ”(这是一颗奔腾III 1.13A GHz处理器的编号)中末尾的“SLxxx”字样。如果标注CPU的产品编号与散包的相同则几乎必为假货,如SL4C8是散包奔腾III 1GHz的编号,如果原包CPU的编号也是这个那就肯定是假的。当然了,个别产量较少的奔腾III/奔腾4的编号是原包/散包共享的,例如上面的SL5GQ奔腾III 1.13A GHz处理器,就是原包散包共享的;对此雅鼠告诉大家最灵验的一个办法,就是记下你要购买的奔腾III/奔腾4的编号“SLxxx”,再附上原包风扇后面的编号,打Intel的电话8008201100,工作人员就会告诉你该编号的CPU是原包的还是散包的。

内存

内存中可以作假的就只有散装的现代内存了,至于盒装的品牌内存嘛,假的极为少见,至少雅鼠在市场转了这么久也没见到几根假的。假冒的现代内存很好识别,一是看内存芯片上的字迹,是不是有打磨过的迹象?是不是清晰?还有,所用的芯片字样、编号是不是完全相同?若有不同则肯定是补位的返修条子,或者是用不同内存芯片手工“攒”出来的,千万别买呀!第二是看金手指,是不是金灿灿的颜色鲜明,还是颜色发暗发白?颜色发暗发白的肯定是用过很长时间后回收维修的,质量奇差;另外从金手指中也可以大致看出内存是否用过,凡是插过的内存都会在金手指上留下痕迹。对于内存的识别方法雅鼠不再多说,因为现在内存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为什么不多花点钱买性能更好、稳定性更佳的品牌内存呢?

在品牌内存中,Kingmax出过假货。但是这种假货很容易识别,因为真品Kingmax内存采用的是独特的TinyBGA封装形式,也就是说内存芯片的体积很小,比普通内存芯片的体积小多了,而假冒的Kingmax内存则是普通的TSOP封装,一眼就能看出来。

硬盘

硬盘是电脑配件中“含水量”较高的一类,特别是迈拓硬盘,水货现象十分严重。与其他配件相比,硬盘没有假货,只有水货。目前迈拓水货硬盘都是散包产品,也就是没有包装盒,这类硬盘在性能上与正品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售价也便宜不少,但由于进货渠道不正规的原因,水货迈拓硬盘无法享受全面的售后服务,因此雅鼠觉得有必要告诉大家一些识 别水货迈拓硬盘的方法。

首先,盒装迈拓硬盘都有精美的包装盒,而水货则只有硬盘外面的一层防静电塑料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商家收集用户遗弃的正品包装盒,然后再把水货放进去冒充正品出售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可以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识别;

其次,正品迈拓硬盘的盘体上有蓝德的长方形防伪标贴,水货则没有。用户只需要刮开防伪标贴就可以看到一组号码,然后拨打中消协免费服务热线:8008103150,输入号码后就可以做到真伪立辨;

第三,正品迈拓硬盘的用户享受三年质保服务,而水货则只有经销商提供三个月包换、一年保修的服务,值不值就看你的了。

另外,硬盘虽说没有假货,但是存在着把5400转当7200转卖的事情。这一点很好解决,只要多查一下电脑报刊,记下要购买硬盘的型号,按型号购买就可以了。例如,西部数据硬盘的编号最后凡是以“BB”结尾的肯定是7200转的,而以“AB”结尾的就是5400转的了。再比如,希捷的“U”系列硬盘就是5400转的,“酷鱼”系列硬盘则是7200转的……等等。

主板

目前主板市场的假货并不常见,但是水货却很多。假冒的主板一般都是给品牌机厂商代工的OEM小板,流入市场后则打着“XX”牌主板的旗号销售。这种主板一般都是Micro-ATX架构,性能上应该没有问题,但在可扩充性以及保修方面则问题多多,因此要注意识别,方法是察看主板包装盒上有没有代理商的防伪标签(连包装盒都没有的话还用我多说吗?),没有的话就值得怀疑了;然后记下主板型号,从该品牌主板的广告中详细对照一下技术参数就会真伪立辨。还有,有的主板并不是水货假货,但是同样存在假冒的问题,像磐英主板就有新天下与双敏之分,这两种磐英主板做工不同,售价也不同,但型号却往往相同,在购买的时候可要认准东西!同样,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显卡中,像“小影霸”就有新天下奔驰与双敏之分,购买时同样要引起重视。

显卡

显卡市场的假冒产品一般都集中在采用nVIDIA芯片的产品上,像以前的TNT2 Vanta改成TNT2 M64就是一例。令人气愤的是,参与这种行为的不光有奸商,更有显卡生产厂商!最近这种行为又有抬头,主要是将GeForce 2 MX/MX200打磨成GeForce 2 MX400销售。由于现在的显卡芯片上都带有散热片或是风扇,所以很难从显示芯片上来辨别真伪,唯一的辨别方法就是安装“PowerStrip”之类的软件,从显卡的实际核心/显存工作频率上去识别。当然,如果你肯多花100-200元的价格去购买ELSA、丽台、华硕之类品牌显卡的话,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了。

另外,前一阵有所谓“假冒耕升显卡”的事件,雅鼠发现这些“假冒”的耕升显卡做工居然比正品还要精细,感到十分诧异,后来才知道,这些显卡同样是真货,只是不同的代理打架时互相检举揭发、彼此攻击的结果。很有意思是吧?

声卡

声卡的主要集中在低端声卡上,奸商都有自知之明,像创新的高端声卡想假冒也假冒不出来……创新的Vibra 128声卡前一阵盛传有假,实际上只是工业包装的水货;但是确实有个别商家将工业包装的Vibra 128当成PCI 128D来卖,识别方法也不难,因为后者的挡板上有4个输入/输出接口,而Vibra 128只有3个。

帝盟的S90声卡采用的是傲锐AU8820音效芯片,音质不错,但由于和VIA芯片组主板存在不兼容现象而受到冷遇,有些奸商就把它当作帝盟S100来销售。实际上这两种声卡虽说同样出自帝盟,但是卡身有明显区别:S90是阶梯形卡身,而S100的卡身与普通声卡相同。

光驱

acer的光驱颇受假货水货困扰,但是并不难辨别,因为真品的acer光驱产地是苏州,光驱的序列号是“C0000”的字样,认准这一点就可以了。另外,广为人知的名牌光驱?源兴,现在已经改叫做LITE-ON建兴了,现在的源兴光驱是另一家厂商生产的,与以前的源兴没有什么联系。

DVD光驱中先锋的水货最多,与正品的最大区别就是光驱前面板上没有“Pioneer”的标志,但是性能却没有任何差别。

在购买光驱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返修光驱的问题。为了避免买到返修的光驱,要留心柜台上面商家打的标语,例如,有的卖光驱的柜台上面明明写着“本柜台专门回收、维修各种光驱”的字样,难道你还会不开眼地上那家柜台去买光驱吗?有的人也许会说了:“用过的光驱在驱动器的两边拧螺丝处会留有划痕……”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光驱上是否有滑痕和机箱的尺寸有关,有的机箱较窄小,可以给光驱留下划痕,而有的机箱却做得很宽大,绝不会损伤光驱半根汗毛!不信那你去买一个世纪之星299机箱,装上一个新光驱再拆下来,看看能留下划痕吗?

键盘、鼠标

键盘和鼠标是假货最多的电脑配件了。在键盘中,罗技和Acer的键盘假货较多,但相对来说也容易区别,因为真品的罗技/Acer键盘都有电话防伪标签,揭开后按号码查询就可以做到真伪立辨。

鼠标中双飞燕受假货困扰最为严重。对于双飞燕鼠标,用过它的人在购买时根本就没必要从外观上区分,只要闭着眼睛用鼠标作一些常规按键操作,从手感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如果用户以前没用过双飞燕,那么就购买罗技吧,罗技鼠标受假货困扰的现象相对轻一些,而且还有电话防伪标签,打个电话就可以了。另外,市场中存在着大量所谓的Acer鼠标,其中除了一款光电鼠标外,其他机械鼠标全为假货,还用辨别吗

之前代工比较多,质量还行,3线还不至于。

深圳市先冠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公司主要从事于板、卡的开发,生产及大陆市场的销售。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市福田区,生产制造基地设在深圳宝安区,营销分支机构遍布全球。

公司初期经历过声卡、调制解调器、主板及显卡的研制与开发,现已形成集团化的生产与销售,凭借和多家上游芯片供应商的亲密合作关系,加上杰微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在元件采购方面的先天优势,锻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经典的高性价比产品。

1997年,公司完善经营模式,坚持以市场为指导的经营方向,开始推出 “J&W 彩霸”系列产品,迅速在全国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优良的品质和诚信的服务在竞争激烈的主板市场稳步成长。

2002年正式使用“J&W 杰微”品牌,并引入全新的生产和营销理念,一如多年来不断缔造卓越的杰微产品,将微电子制造专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倾注其中,铸就出一个代表精纯品质的全新形象,先后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香港地区设立分公司,经销商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其产品也受到消费者和经销商们的一致好评。

2004年J&W杰微正式进军海外,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奥地利设立办事处,渠道合作伙伴遍布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泰国等十几个国家。